查看原文
其他

长小境讲述战“疫”时刻(十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宁生态环境人”,每一位长宁生态环境人都在用实际行动与疫情斗争,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生态环境人的壮丽诗篇。长小境讲述长宁生态环境人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的点滴时光。正值“学雷锋纪念日”,长宁生态环境人忙碌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今天又有3名志愿者登场哦。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耐心细致的“志愿者”


徐玥,长宁区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主任,是我们环境监测工作后勤保障的一员大将。在此次抗疫保卫战中,她来到了社区防控第一线,成为周二居委的一名普通志愿者,牢牢把住小区防疫大门。

“守门”这项社区防疫工作内容看似简单,但真要严格执行起来也很有难度,既需要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徐主任介绍,周二居住社区老年人偏多,白天进出比较频繁,有的多次要求其出示出入证和测量体温时难免存在抵触情绪,这时志愿者们就需要耐心沟通,告知其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小区门口也会有三五成群的老年人一起聊聊家常,那么我们就要不时劝他们早点回家休息,尽量避免聚集接触。遇到老人佩戴口罩不规范时,也要提醒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只有大家都能有很强的防护意识,我们才能战胜疫情,取得最终的胜利”。



走进社区的“信息员”


吴晓怡同志是从外区“转会”而来的生态环境监测骨干。长期从事环境监测业务,也使她养成了认真负责、执着严谨的工作习惯。

吴晓怡同志这次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被安排在仁恒河滨小区,主要负责返沪居民的信息登记。这是个大型居住社区,户数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也多,给返沪人员信息登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这也难不倒我们的志愿者,吴晓怡同志每天坚守在小区门口,与物业和社区志愿者一同时刻关注门口,主动询问、及时沟通,第一时间发现新返沪的居民,做好信息登记,并根据地区告知相关政策信息,保证相关规定能够在小区落实。忙碌的社区工作让她感到充实,更让她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和辛苦,她为能和他们一起战斗而骄傲!



刚柔并济的“志愿者”


周锋,长宁区环境监测站一位工作近二十年的业务骨干,主要从事水气声尘等现场采样以及监测相关的各项工作,本次增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报名成为沈家郎居委会的一名志愿者,驻扎在沈北小区。

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协助居委会和物业对沈北小区进入人员检查出入证,测量体温,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协助发放快递等。沈北小区居民较多,日均测量进入小区人员500多人次,不间断登记外地返沪居民,维修人员、家政服务人员、访客等人员信息。周锋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手提行李的小哥要进入小区,他声称自己是小区内住户,因有急事要回老家,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要开了,现在必须进去收拾东西。但他既没有通行证,也报不上具体住址,按照规定是无法同意他进入的。由于他心情急切,坚持要进入,局面陷入了僵持。周锋他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想法,便提出在抵押身份证的前提下,由他本人陪同他进小区拿东西。在陪同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小哥是一名保安,该小区是公司替他们租住的宿舍,平日早出晚归,无暇记住房号。这次是由于父亲突然病重,他急着回去见最后一面,刚辞去工作后匆匆赶来收拾东西的。小哥轻车熟路的找到自己所住的单元后开始收拾。此时周锋也长出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在坚守岗位原则的情况下,帮助居民解决了问题。




战“疫”时刻

长宁生态环境人与你同在

让我们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相信战“疫”必胜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